| 河北专升本网
首页 > 河北专升本 > 考试大纲 >2022年河北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考试大纲

2022年河北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考试大纲

时间:
2022年河北专升本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考试大纲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考试 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影视画面编辑 I.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影视画面编辑》考试是为招收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专科升本科学  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 参加《影视画面编辑》考试的考生,应做到:首先,理性地了解影视剪辑与剪辑艺术基本发展、 创作观念演进的过程,以及每一过程的基本特征;其次,在经典作品分析基础上, 感性地掌握视听语言的具体技术性构成,剪辑技巧及其剪辑原则,尤其“ 动作形态”基本剪辑原则与技巧;剪辑的思维方式、“情绪形态剪辑”和“理念形态剪辑”的特征,并融会贯通于影视诸种基本样式形态之中。考试从两个层次对考生进行测试,较高层次要求为理解和掌握,较低层次的要求为了解。这里了解和理解是对概念和理论提出的要求,掌握是对方法,剪辑意识、剪辑艺术修养和剪辑能力提出的要求。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四部分。填空题要求给出准确答案,名词   解释题要求对题目写出简要定义或含义;简答题要求对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论述题要求对题   目展开详细论述并举例说明。 填空题分值合计 20 分,名词解释分值合计 30 分;简答题分值合计 40 分,论述题分值 合计 30 分。 II.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影视画面编辑综述 (一)概述1.知识范围 影视画面编辑的涵义;影视画面编辑的本质属性;影视画面编辑的作用; 影视画面编辑的发展历程;影视画面编辑的基本流程。 2.考核要求 (1)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发展过程;影视画面编辑的基本涵义;影视画面编辑的三个基本流程 (2)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本质属性;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影视画面编辑的作用;现代影视编辑的理念 (3)掌握影视画面编辑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注意问题;具备简单的编辑思维 (二)基础理论知识1.知识范围 蒙太奇理论(基本概念、三层含义、分类); 长镜头理论(基本概念、特性、长镜头与蒙太奇的关系);影视时空处理(时间的处理、空间的处理); 声画蒙太奇(声画合一、声画对位) 2.考核要求 (1)了解蒙太奇、长镜头的涵义;影视时间与空间的涵义;完形法则的涵义;各种蒙太奇类型的涵义;声画蒙太奇的涵义 (2)理解蒙太奇的功能作用、长镜头的特点及作用;各种蒙太奇类型的特点;影视时间、影视空间的特点;声画蒙太奇的作用 (3)掌握影视时间、影视空间的处理技巧;声画蒙太奇的运用; 二、影视画面编辑的原则与技巧 (一)原则1.知识范围 画面内容的逻辑性;动作衔接的连贯性;空间组合的方向性; 景别与角度的和谐性;影调与色调的统一性。 2.考核要求 (1)了解主观镜头、客观镜头的涵义;景别的涵义;景别各类型的涵义;轴线及分类的涵义;影调、色调的涵义;运动的涵义 (2)理解生活逻辑、思维逻辑;景别的作用、轴线的作用;运动组接的特点;影调、色调的作用 (3)掌握镜头之间的组合关系;景别组接的运用;运动组接的运用;轴线原则的运用; 影调、色调的运用 (二)技巧1.知识范围 剪接点的选择(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节奏剪接点、声音剪接点);镜头长度的参照(叙述长度、情绪长度); 动作的剪接;(主体动作的剪接、镜头运动的剪接); 镜头的分剪与插接(插入镜头与切出镜头、分剪插接的应用) 2.考核要求 (1)了解剪接点及其各种类型的涵义;叙事长度、情绪长度的涵义;分解法、插入法的涵义;分剪插接的涵义;插入镜头与切出镜头的涵义 (2)理解各种剪接点的特点及作用;叙事长度的决定因素;情绪长度的决定因素;分解法、插入法的特点及作用;分剪插接的作用;插入镜头、切出镜头的特点及作用 (3)掌握剪接点的选择;动作剪辑的方法;镜头长度的确定方法;分剪插接的运用方 法 三、影视声音编辑 (一)语言声编辑1.知识范围 对白的编辑表现形式;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解说词的作用;同期声的作用与要求 2.考核要求 (1)了解人声及各类型的涵义; (2)理解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解说词的作用; (3)掌握对话的剪辑技巧;解说词的剪辑方法 (二)音乐编辑与音响编辑1.知识范围 电视音乐编辑的依据;电视音乐的出现方式; 音乐编辑需要注意的方面;电视音响编辑的依据和运用 2.考核要求 (1)了解影视音乐、音响的涵义 (2)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及作用;影视音响的特点及作用 (3)掌握影视音乐的剪辑方法;影视音响的剪辑方法 四、影视结构及节奏编辑 (一)影视作品构成1.知识范围 影视作品的主题(影视主题的作用与提炼、影视主题的体现);影视作品的结构(结构要求、结构形式); 场面的转换(依据与要求、有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影视字幕与图表(字幕的运用、图表的运用) 2.考核要求 (1)了解影视主题的涵义;影视结构的涵义;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的涵义 (2)理解影视主题特点及作用;影视结构的特点及作用;影视结构各种类型的特点及作用;技巧转场的特点及作用 (3)掌握影视主题的选择与呈现;影视结构的处理方法;转场的各种方法 (二)节奏处理1.知识范围 影视节奏的构成;影视节奏的形态;影视节奏的创造 2.考核要求 (1)了解影视节奏的涵义、构成;外部节奏、内部节奏的涵义 (2)理解影视节奏的特点及作用 (3)掌握影视节奏的运用方法 五、影视作品类型的编辑 (一)电视新闻与纪录片编辑1.知识范围 消息类电视新闻编排;专题类电视新闻编辑;电视新闻的组合方式;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要求;电视纪录片的编辑技巧。  2.考核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的涵义;消息类新闻的涵义;电视纪录片的涵义 (2)理解电视新闻节目特点及作用;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及作用 (3)掌握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技巧;电视纪录片的剪辑技巧; (二)音乐电视与电视广告编辑 1.知识范围 音乐电视的创意;音乐电视的视觉设计;音乐电视的结构方式; 电视广告的创意目标;电视广告的要素设计;电视广告的结构形式。  2.考核要求 (1)了解音乐电视的创意的涵义与要求;电视广告的涵义 (2)理解音乐电视创意的特点;音乐电视的视觉设计;电视广告的特点及作用 (3)掌握音乐电视的结构方式;音乐电视的编辑特点;电视广告的处理方法 III.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考试影视画面编辑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20 分) 说明: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在其他位置上作答的无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 由于在镜头内部实现剪辑,通常被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
2.在影视制作中,被摄对象的 、 、和 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假想直线称为“轴线”。 3.电视动作的变量有三个,即 、 和 ,这是保证画面动作衔接连惯性的形式要素。 4.从观众接受角度划分, 影视时间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 、 和 。 5.《一个国家的诞生》是 的成名作。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确立了段落在电影叙事中的地位。 6.场面是构成段落的基本单位。场面转换起着分隔和连贯的作用,场面划分的依据有 、 和 。 7.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称为 。 8.将两个(或两组)镜头并列,由关联中产生心理上的冲击,促使观众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和   想象,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这就是 。 9.通过摄像机的多种运动形式不断变换视点,并且改变画面的空间格局,以连续的不中断的   记录方式,展现完整的统一空间,这就是 。 10.从信息的采制与制作流程看,电视的形成依托于 、 、 的“三看模式”。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电视空间 2.主观镜头 3.平行蒙太奇 4.内部节奏 5.间歇摇 6.无技巧组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有哪些方式? 2.电视主题的作用有哪些? 3.切出镜头常用于哪些场合? 4.如果遇到越轴镜头的剪辑,如何才能弥补这种拍摄时的失误呢? 5.插入镜头常用于哪些场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结合影视案例,试论述影视作品结构的要求与形式。 影视画面编辑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未填或填错得 0 分) 1.长镜头 2.运动方向;视线方向;对象 3.速度、方向、动势 4.播映时间、叙述时间、观众的感受时间 5.格里菲斯 6.时间转换、空间转换、段落转换 7.关系轴线 8.隐喻剪辑9.再现空间 10.看见;看清;看懂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小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电视空间:指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而认知的空间,也叫再造空间,它有别于现实的视觉   空间。 2.主观镜头:以摄影机镜头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直接摄取他当时目击的景象。 3.平行蒙太奇:称并列蒙太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 4.内部节奏:也称为叙事性节奏。是由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或人物的内心情绪起伏而产   生的节奏。 5.间歇摇: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  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 6.无技巧组接:是从镜头内部寻找内在的联系进行组接,指只用切换的方式完成画面编辑的 方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评分标准如下: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能否结合实 例进行分析,与知识点共同展开论述的情况,酌情给分 1-2 分;字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 畅,酌情给分 1——2 分。 1.固定镜头之间的组接有哪些方式? 答案: (1)上下镜头主体都不动遵循“静接静”原则。(2 分) (2)上下镜头主体都运动遵循“动接动”原则,截取动作的精彩瞬间或选择完整的动作过程。 (2 分) (3)上个镜头主体运动,下个镜头主体不动,遵循“静接静”原则。(2 分) (4)上个镜头主体不动,下个镜头主体运动,如果上个镜头主体是由静到动遵循“动接动” 原则;如果下个镜头主体是由静到动遵循“静接静”原则。(2 分) 2.电视主题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1)叙述事件,刻画人物(2 分) (2)观照现实,反映社会(2 分) (3)表达情绪,抒发情感(2 分) (4)发表主张,阐明观点(2 分) 3.切出镜头常用于哪些场合? 答案(答对 5 个给 8 分,少答一个扣 1 分,多答不加分): (1)展示对事件的反应 (2)丰富对事件的叙述 (3)显示对事件的注释 (4)替代对事件的描述 (5)省略对事件的表现 4.如果遇到越轴镜头的剪辑,如何才能弥补这种拍摄时的失误呢? 答案(答对 5 个为 8 分,缺少一个扣 1 分,多答一个不多加分): (1)运用运动镜头 (2)运用被摄主体的运动(3)运用被摄主体的特写(4)运用空镜头 (5)运用场面中的俯拍全景或远景(6)运用大的动作 5.插入镜头常用于哪些场合? 答案: (1)吸引注意,推进剧情 示例:《一个国家的诞生》片断:用插入镜头突出注意对象 (2 分) (2)压缩时间,省略过程 示例:骑车插入脚的特写省略时间(2 分) (3)突出事物,制造悬念 示例:《玉碎》片断:插入镜头引发的戏剧性进展(2 分) (4)转移注意,连贯组接 示例:《玉碎》片断:用插入镜头引起观众注意(2 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0 分。) 评分标准如下: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3 分;能否结 合影片实例进行分析,与知识点共同展开论述的情况,酌情给分 1——4 分;字迹是否工整, 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试论述影视作品结构的要求与形式。 答案: 1、影视作品的结构要求 (1)完整统一(3 分) (2)真实自然(3 分) (3)新颖独特(3 分) (4)严谨缜密(3 分) 2、影视作品的结构形式 (1)顺序式结构 一种依照事件进程的自然次序组织情节叙事结构,它是以时间为走向轴线的。强调情节的连续发展,讲究起承转合。事件发展呈线性态势,符号现实生活的逻辑和顺序,常常作为   接近生活的叙事结构形态。又称“戏剧式结构”。如好莱坞的动作片《第一滴血》、《飓风营 救》、《史密斯夫妇》等 (6 分) (2)交叉式结构 将不同时空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交叉来组合安排,并以此组织情节,推动事件发展。如《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喜福会》等。 (6 分) (3)板块式结构 用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地组织在一起,每一块都有自己的一条线索,但都从一个   基点出发,综合地表现一个总主题。它类似于“形散神不散”,具有集纳的整合效应。如《爱   情麻辣烫》、《重庆森林》、《暴雨将至》等(6 分) 第二部分:新媒体概论 I.考试说明 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正在日益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新媒体的掌握与使用已经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技能。《新媒体概论》涉及与新媒体相关的新闻传播、法律、管理、营销、产业等多个学科,研究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   户外新媒体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并分析新媒体的影响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媒介生态改变。 参加《新媒体概论》考试的考生应全面认识“新媒体”概念中有关技术层面、传播层面   等方面的内涵,了解相关的传播理论,并深刻认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理解媒   体融合的内涵,能深入分析新媒体的失范之处并理解加强管理的迫切性、重要性;掌握新媒   体的特性、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应用、新媒体战略、新媒体产业和运营模式,能够在工作和   生活中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试卷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四部分。填空题要求给出准确答案,名词   解释题要求对题目写出简要定义或含义;简答题要求对题目进行简要阐述;论述题要求对题   目展开详细论述并举例说明。 填空题分值合计 20 分,名词解释分值合计 30 分;简答题分值合计 40 分,论述题分值 合计 30 分。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新媒体概述 1.知识范围 媒体的定义 媒体的分类 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本质2.考核要求 (1)理解媒体发展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新媒体的学习方法; (2)了解媒体的定义及其按照不同标准的分类; (3)掌握业界对于新媒体定义的阐释、新媒体阶段与前三个阶段的根本区别以及新媒体的本质; (4)能够将“新媒体的本质”引入实践进行剖析。 二、新媒体传播 1.知识范围 传播的定义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传播学的定义 人际化的大众传播 大众化的人际传播 口碑营销 六度空间理论 2.考核要求 (1)理解传播的概念、传播学的概念和传播的两大形态及其优劣点; (2)了解媒体的定义及其按照不同标准的分类; (3)掌握新媒体的两种特殊传播形态、口碑营销的基本运作原则与技巧和六度空间理论等; (4)能够在实践中根据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特性做出灵活选择,能够运用六度空间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二、新媒体理念 (一)新媒体特性1.知识范围 新媒体的特性 新媒体的核心特征2.考核要求 (1)理解并能表述新媒体的四个新特性新在何处; (2)掌握新媒体的核心特征; (3)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的核心特征来分析判断新旧媒体。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1.知识范围 新媒体的传统化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 新媒体的社会化影响2.考核要求 (1)理解并分析新媒体传统化的原因; (2)了解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并能够分析说明; (3)掌握传统媒体进行新媒体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目标与步骤; (4)能够为某一具体的传统媒体策划出新媒体化方案。 四、新媒体受众 1.知识范围 新媒体受众群体的诞生 中国新媒体受众的特点 新媒体受众的特色 新媒体与受众调查的关系 受众即媒体 受众参加互动的目的 渐入式隐性管理 2.考核要求 (1)理解并能表述新媒体受众群体的诞生、中国新媒体受众的特点及新媒体受众的特 色; (2)了解新媒体与受众调查之间的关系、“受众即媒体”现状; (3)掌握受众参与互动的目的,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新媒体现象。 五、新媒体技术与应用 (一)新媒体技术1.知识范围 互联网发展 新媒体技术的概念 网速 存储 互联互通 三网融合 云计算 技术与新媒体的互动 2.考核要求 (1)理解互联网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区分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的特点; (2)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基础知识点及原理表述; (3)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概念以及新媒体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联; (4)能够结合实际说明各种互联网新兴技术对于新媒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应用1.知识范围 Web1.0 时代 万维网 门户网站 Web2.0 时代 Wiki 维基 SNS 社交网站 微博 微信 即时通讯 搜索引擎 2.考核要求 (1)理解在 Web1.0 时代和 Web2.0 时代出现的各类新媒体应用的代表及其相关技术原 理; (2)了解各类新媒体应用的不同时期的发展内因,并能够准确判断新媒体应用从 1.0 时代向 2.0 时代发展的根本原因; (3)掌握不同时期各类新媒体应用的功能、特性及其优缺点,并能够准确描述各类新媒体应用在传播中承担的角色预作用; (4)能够结合所学分析新媒体应用对于理念与技术的实践意义。 六、新媒体战略与运营 (一)新媒体战略1.知识范围 蓝海战略 品牌观念 机制制胜与合适即美、马太效应与跟跑战术、开水定律与环球法则 竞争与合作 公信力 创作力 实力 2.考核要求 (1)理解蓝海战略与品牌观念的基本原理; (2)了解实践运用中的机制制胜与合适即美、马太效应与跟跑战术、开水定律与环球  法则等原理; (3)掌握新媒体发展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新媒体的公信力、创作力和实力; (4)能够利用新媒体战略观念进行实例分析,并善于用新媒体竞争合作的原理评价具体事件。 (二)新媒体运营1.知识范围 长尾 免费 无聊 精准营销 网络推手 媒体共振 用户互动 网络舆情 危机公 关 2.考核要求 (1)理解经营之道中“长尾”、“免费”与“无聊”的具体原理及操作须知; (2)了解新媒体公关的特点、各个要素以及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基本处理手法; (3)掌握新媒体推广发展中精准营销、网络推手、媒体共振和用户互动的原则及实践意义; (4)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经营之道中的各项原理,具备清晰的危机公关处理思路。 七、新媒体产业 1.知识范围 新媒体产业的概念 广告 网络游戏 电子商务 平台渠道 天使投资 风险投资股权与期权激励 新媒体影响下的社会经济结构 2.考核要求 (1)理解新媒体产业的新兴发展模式的主要手段及实践意义; (2)了解新媒体产业对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3)掌握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平台渠道等实现新媒体盈利的主要手段及其经营发展情况; (4)能够认清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轨迹,并能结合新媒体产业的运营原理和投资新理念,对整个新媒体产业发展方向有所把握。 Ⅲ.模拟试卷与答案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考试新媒体概论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 (总分:120 分) 说明: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在其它位置上作答的无效。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WiKi 的中文是 。 2、世界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独立微博网站是成立于 2006 年的 。 3、按照表现形式,媒体分为 、有声媒体、影音媒体以及 。 4、HTTP 的中文为 。 5、网络推手推动的对象包括:企业、 、事件以及个人。 6、传播主要包括两大形态,即 和人际传播。 7、新媒体战略中,影响力至上的“影响力”包括公信力、 和实力。 8、新媒体的特性:观念新、技术新、手段新和 。 9、按照传播介质分,媒体可分为广播式媒体、平面媒体和 。 10、三网融合,是指电话网、 和广电网三大网络在业务形态上相互渗透相互合作。 11、新媒体的核心特征:及时和 。 12、HTML 的中文为 。 13、媒体共振包括六大环节,分别是:缘起、 、互动、升华、 和迸发。 14、新媒体的经营之道,主要包括 、免费和无聊三种策略。 15、新媒体的两种传播形态,分别为 和大众化的人际传播。 16、 指借助于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并推动某个特定对象,使之产生影响力和  知名度的个人或组织。 17、新媒体是以满足受众“ ”为根本目的,以应用最新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信息传播体系。 18、新媒体受众的特色:隐蔽性与公开性、广泛性与窄众性和 。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新媒体 2、人际传播 3、云计算 4、播客 5、SNS 6、网络舆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微博的特点 2、“六度空间”理论 3、中国新媒体受众的特点 4、新媒体广告的创新 5、新媒体“免费”策略的正确实施目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30 分。请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作答。) 1、分析并举例说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 2、分析并举例说明网络游戏盈利模式的演变。 新媒体概论参考答案 一、填空(本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计 20 分) 1、维基 2、推特/Twitter 3、平面媒体 多媒体 4、超文本传输协议 5、品牌 6、大众传播 7、创造力 8、效果新 9、网络媒体 10、互联网 11、互动 12、超文本标记语言 13、推动 聚合 14、长尾 15、人际化的大众传播 16、网络推手 17、需要 18、干扰性与严谨性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30 分) 1、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新出现的传播形式,目前主要指互联网、手机和户外媒体等,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每个时代都有其所谓的新媒体,每一种新媒体也都终将成为旧媒体。 答题要点:互联网、手机和户外媒体等;数字化、网络化;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4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2、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传递、交换信息,从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认知与作用的社会关系网络。 答题要点:相互传递、交换信息;相互吸引、认知与作用;社会关系网络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4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3、云计算 把各种通过网络提供需求,再通过网络响应,以非常容易扩展的方式把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给最终用户使用的服务,称之为云计算。 答题要点:通过网络提供需求;网络需求;强大的计算能力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4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4、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 IM),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受互联网消息的业务。一般它的表现形式是若干个终端服务软件通过一个通讯网路的服务器相互进行即时的信   息联系。 答题要点:即时发送和接受互联网消息;若干个终端服务软件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4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5、SNS SNS,全称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化网络服务,专指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人际关系交流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一般把它简称为社交网络。 答题要点:社会化网络服务;建立社会化人际关系交流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4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6、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   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答题要点:各种事件的刺激;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4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计 40 分) 1、微信的特点 (1)微信适应了受众对于陌生社交的极大需求; (2)碎片化的信息需求促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 (3)平台化的生态建设是微信成为这一行业翘楚的重要保证。 答题要点:对陌生社交的极大需求;碎片化的信息需求;平台化的生态建设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6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2、“六度空间”理论 “六度空间”理论也被称为六度分割理论或六度分隔理论,最早于 1967 年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提出。它可以简单表述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之间所间隔   的相识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可以这么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到这个星球上的任   何一个陌生人。 答题要点: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6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3、中国新媒体受众的特点 (1)“免费”称为中国新媒体受众中的首位习惯; (2)中国新媒体受众的娱乐需求远远大于新闻需求; (3)中国新媒体受众的版权意识缓慢推进。 答题要点:“免费”;娱乐需求;版权意识缓慢推进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6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4、新媒体广告的创新 (1)新媒体广告的创新首先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发展; (2)新媒体广告的创新也得益于自身思维的突破,广告不再延续以往固化的单向灌输, 追求展示时间长、位置明显以及说明详尽,而是考虑如何吸引受众兴趣、引导受众产生需求,   寻求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3)新媒体广告的创新更得益于渠道的扩展,从最初可以发布图片广告、文字广告的相关内容网页,到之后可以进行口碑营销的博客,再到承载视频、动画贴片广告的播客,直   至拓展到数字电视、户外电视、手机等各种新型的移动终端,以前所未有的覆盖度与受众的   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最亲密的接触,通过渠道的扩展给自己的生产与发展带来了广   阔的创新空间。 答题要点:技术的不断发展;自身思维的突破;渠道的扩展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6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5、新媒体“免费”策略的正确实施目标 (1)培育习惯,强化需求。应该通过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并通过服务过  程中的免费,进一步强化用户对这种需求的依赖度,从而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把它转   化为用户对于服务自身的依赖性。 (2)弃旧扬新,创造需求。在旧有收费模式难以为继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观念与思路,舍弃原先的固有收入,以免费服务稳定用户,甚至发展新用户,通过新的方式 创作新的需求,并在用户群持续扩张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业务收入增长。 (3)建设平台,搭载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受众及用户在新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由用户创造并提供内容的理念逐渐深化,新媒体正在由运营者与用户共同搭建。运营者不仅要更彻底地推行免费策略,更要寻找一条走向共赢的出路,那就是共生平台的建设。   答题要点:培育习惯,强化需求;弃旧扬新,创造需求;建设平台,搭载需求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6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1——2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1——2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2 分。 四、论述题(本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30 分) 1、分析并举例说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 答题要点:新媒体的传统化;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举例。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12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2——5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2——5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3 分。2、分析并举例说明网络游戏盈利模式的演变。 答题要点:网络游戏的概念;虚拟娱乐经济现象;从按时消费向按需消费的转变;原罪与市场的博弈。 评分标准:(1)知识点要点齐全,则起评分在 12 分以上,少一个知识点或每个知识点的解 释不完整则酌情减 2——5 分;(2)就知识点详细展开论述,酌情给分 2——5 分;(3)字 迹是否工整,论述是否流畅,酌情给分 1——3 分。